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

虎坊桥路口是程楠的一个重要节点。纪兰故居在十字路口东北。西南是湖广会馆。从外观上看,湖广会馆古色古香,但显然是重修过的。原为官邸,1807年捐作会馆,成为湖北、

虎坊桥路口是程楠的一个重要节点。

纪兰故居在十字路口东北。西南是湖广会馆。从外观上看,湖广会馆古色古香,但显然是重修过的。

原为官邸,1807年捐作会馆,成为湖北、湖南两省人士在京交流的基地。1830年,剧院被重建和扩建。1912年,孙中山先生曾五次造访会馆。当年8月,国民党在这里成立,会馆见证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。谭鑫培、余叔岩、梅兰芳等京剧都曾在大剧院的舞台上留下过痕迹。1997年,这里建立了京剧博物馆。剧院现在继续在外面演出。门票很便宜,比正义寺便宜多了,对大众来说是明摆着的价格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北京湖光俱乐部

路口往东就是祥昌路。清朝的时候,这里叫香厂。相传当时有劳动者在此以手工晒香为生,故名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1)《雨雪雨:一个媒体人在北京胡同的漫步》,侯东合著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1年5月。

作者侯东和

编辑Anya

民国时期,香场很有名。它不仅是一个小巷名,也是一个本地域名。当时北起虎坊桥街,南至先农坛,东起于雪路,西至虎坊路,统称为“香厂”。它是民国政府振兴北京的区域试点工程之一,修建了大量西式建筑。

当时“祥昌新城”总面积约22公顷。建成后,这一带成为当年北京最西化、最繁华、最时尚的地区。首次设置了路灯、交通亭、租车店等新事物。聚集了众多剧院、电影院、民间艺术场所、中西餐厅,推出节日促销、电话订餐等服务。商品定位为“新、奇、特”,推出哈哈镜、魔术等娱乐活动。这里的东方宾馆是全国第一家每个房间都有电话的宾馆,有7辆车免费接送宾馆客人。湘乡新城成为北京由封建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变的先行者,成为当时的“新北京”,被称为当年北京的CBD(中央商务区)。自从1914年建成以来,已经过去了100多年。

可惜1928年后,北京不再是首都,降为北平。与此同时,由于政治动荡、经济萧条、人口迁移、自身商业定位不准等诸多因素,新城区的商业逐渐衰落为小店、平民街区,昔日的辉煌早已被遗忘。我也来到了香场,才知道这个地方曾经的辉煌。据初步梳理,香场地区现存民国建筑10座。

当时,市政当局在香场地区修建新北京,计划修建14条主要道路,香场路是其中之一。现在祥昌路已经没有老楼了,已经改建成了两层小楼。有些地方摆满了地摊。一百年前的CBD,今天的普通。明路也是民国时期北京市政当局在香场新城修建的一条新路。因其北端东侧有明清时期的万明庙而得名。道路开通后,万明庙被拆除。1916年前后,在万明路与香场路交叉口东北侧,仿照上海“大世界”修建了四层船形建筑“新世界游乐场”,内有书店、剧场、电影院、杂技场等。在大楼里,有一部电梯,屋顶上有一个花园。那是当时北京的高楼,游客很多,当时繁华。它的地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王府井的东方广场。20世纪80年代,这栋建筑被拆除并改建为住宅楼。

1919年6月11日晚,《新青年》杂志编辑部陈独秀、高、邓楚在屋顶花园散发《北京市民宣言》。陈独秀被当场逮捕,监禁3个月,由李大钊等人解救释放。

明路11号是东方宾馆。乍一看,东方宾馆只是一座现代化的高楼。从一个合适的角度看进去,你会发现院子有三层,上面写着“1918”。有“北京东方宾馆早期建筑”文物说明板。有时候一些外国人从东方宾馆出来,欧美面孔。这是东方宾馆的旧楼,建于1918年。是当时北京唯一一家由国家资本运营的高档酒店。也是香场新城区的组成部分。

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北京饭店由法国人创建和管理,六国饭店由英国人创建和管理。只有东方饭店是中国人创办和经营的。当时所有有骨气的中国上流人士,包括政治家、商业大亨、文化名人,都愿意入住东方宾馆。因此,这里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,留下了各界名人的足迹。陈独秀、蔡元培、张学良、白崇禧、胡适、梅兰芳等都曾下榻于此。东方宾馆是香场地区唯一的民国公共建筑,保留了原有的名称和格式。酒店北侧的房间依然完好,楼梯和阳台扶手都是1918年的原装。

目前,酒店正依托独特的历史资源,全力打造国内首家“民国文化主题酒店”。在每层楼和名人住过的房间外面,都挂着精美的标牌,上面嵌有肖像和说明文字。分别是:刘半农的105室,黎锦熙的106室,赵元任的107室;胡适201室,陈独秀205室,鲁迅206室,蔡元培209室;钱304室,李大钊308室,邵飘萍310室...

你想住哪个房间?

在东方宾馆主楼的大堂墙上,分别悬挂着五幅油画,生动地再现了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场景。宴请苏联代表团:1922年,谭甘、蔡元培、李大钊、蒋梦麟、胡适、马叙伦等北大教授在东方饭店宴请苏联政府代表团;国语注音:1925年至1926年,钱、、刘半农、、林语堂等学者每月聚会东方饭店,研究汉语注音;鲁迅避难:1926年,芝罘战争爆发期间,鲁迅先生在东方宾馆避难,在此写下《追忆刘和珍君》;北伐成功:1928年6月10日,白崇禧率团来到北平,在东方饭店召开记者招待会,宣布北伐胜利。少帅斡旋:1935年至1936年,张学良、张大千等人住在东方宾馆。少帅张学良设宴调和张大千与时任中国画院副院长的许的矛盾,与许握手言和。从此,张大千在北方画坛声名鹊起,名气从未停歇。

今天,这家酒店还有一个传说:1957年7月至10月,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创作了著名的中国画《山河美人多》,毛泽东主席为其题词:山河美人多。这幅画曾经挂在人民大会堂,举世闻名。

祥昌路东段与仁寿路相连。仁寿路也是当年新城区14条路之一。因忍者吉,故名仁寿路。新中国成立后,仁居寺依然存在,但已破败不堪,后被拆除。

在仁寿路南段,一栋青砖老楼很有气场,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2)上海、北京:泰安里,新城区

楼上有个牌子:泰安里,新城区,建于1915-1918年。是乡长新城区的组成部分。这组建筑模仿了上海的里弄式住宅。现为西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泰安的这些建筑完全是青砖砌成的,有民国风格的窗户,墙上有简单的装饰图案。许多青砖已经变黑,一些窗户已经破碎,屋顶长满了杂草。它的确是一组经典的上海弄堂式建筑,在北京并不多见。虽然破旧,但气质犹存,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委屈了它。大门开着,可以进巷子,巷子里有门可以进楼。楼里有个天井,四周都是房子。院子里堆满了杂物。露台上有一扇窗户可以采光。只是年久失修,里面又脏又乱。

现在正在腾空过程中。大多数人都搬走了。到现在这种建筑一点都不土气,只是年代比较久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3)泰安内部

泰安是北京的上海。你可以过来看看。时间是伟大的作家,它能写出城市的最终结局。

“新城区”附近的胡同

魏莹胡同。明代称校尉营,以军营命名。1965年,它被命名为魏莹胡同学校。北侧有一些工棚,原来的建筑都拆了,沿街都在建新楼。南侧的房子保存的很好,都是小四合院,有老北京的感觉。36号、14号、16号都是保护大院。从栅栏上可以看出,这些四合院的技艺很深。

四号院,大门高,大门明。过道的墙上挂着文物保护牌。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宜兴会馆。从牌子上看,这个院子原是清光绪年间顺天两任知府周的故居。光绪十三年(1887),周病逝。顺天府人集资将其故居扩建为宜兴会馆新馆,并在馆内设立祠堂,纪念周治理顺天府的明确功绩。顺天府尹相当于今天的“北京市长”。周在弹劾贪官、赈灾、疏浚河道、兴办教育等方面功绩卓著,为顺天人做出了重要贡献。除了宜兴会馆的祠堂,他死后,京郊顺天府的士绅百姓念其德政,在通县为他建了专门的祠堂。看来,周在当时是一个好的人民公仆。

“一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。”在过去,官员们对老百姓进行评估、抚养甚至掠夺。对于一个封建官员来说,在他死后,积极筹集资金为他建一座神社是不容易的。他可能是元、明、清、民国最受欢迎的“北京市长”。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他建筑“省长”的赞词。本地贡献,只有本地人知道。周爱民的先进事迹,只有顺天府的人知道,更多的人不知道。但他在任时编撰的《光绪顺天府志》质量上乘,令人过目不忘。现在院子里住着居民,还建了一些临时建筑。现在还能看到原建筑的轮廓。

在魏莹胡同东侧的尽头,是一堵墙。从围墙往北,原来是一座教堂的后面。这是珠市口教堂。珠市口教堂是北京南部唯一一座具有简单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堂。它位于珠市口西街和前门大街的交界处。该教堂成立于1904年,是美国卫理公会在1900年后开设的八所教堂中的第一所。1921年教堂扩建,基本形成了今天教堂的三层结构。为了保住这座教堂,当年扩建道路时,特意绕道而行。现在,教堂周围没有建筑,只有它在路边很显眼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4)珠市口教堂

珠市口位于北京前门外,正好在南北中轴线和东西珠市口大街的交汇处。人来人往,很是繁华。这是旧外城最繁忙的地方之一。起初,这里有一个生猪交易市场,因此被称为“猪市”。到了清代,猪市的名称改为“珠市口”,以示精致。那时候这里还从来没有过珠宝的商业销售,和珠宝也完全没有关系。在前门外的珠宝市场。与繁华的前门大街相连,这里土地有限。有钱却在前门找不到地方的人,缺钱又想找个便宜点的地方的人,把目光延伸到这里投射。就像今天在北京买不起房的人,去北京周边的河北买。久而久之,珠市口成了程楠贫富的分水岭,雅俗之间的桥梁。北方富,南方穷。北方的优雅,北方的粗俗。陈宗范《艳斗丛考》引《顺天时代丛谈》曰:“以珠市口街为经典,以辨雅俗。”在过去,这个地方有“道尔北”和“道尔南”。指的是珠市口的南北。好店都在珠市口北,好剧场都在珠市口北。“道尔南”只能低一个或几个版本。

蒲石胡同。它与魏莹学校的胡同相连。清朝的时候叫穷城,穷人在那里等着雇主,出卖劳动力,所以叫穷城。相当于今天街头自发形成的劳动力市场。在北京,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胡同,即使是穷人。清光绪年间,又称补拆城或补陈,民国时,改称铺陈城。巷子里有很多建国前的小旅馆,房间都是大同店,收费很低。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单身汉,三五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。大家一起做饭,平摊伙食费,也叫“锅哥们”。这有点像今天的合租空房。1965年,附近的一些胡同被合并,统称为陈普胡同。巷子里有个小庙,叫观音寺。15号院是受保护的院落。墙上有个字说明是古寺观音禅林。当年古庙的字和墙还在,里面已经有人住了。原来的大门建了一半,变成了窗户。就连石门墩都被砌进了墙里。窗口顶部是最初的制动器名称。这些字已经风化了,好像快要脱落了。摸下面的字,土在掉,要做好防护措施。

只剩下巷子西侧,东侧被一堵墙挡住,被前门大街占了。就像一个脸被切掉一半的人。这也印证了沿街胡同容易被破坏的原理。东巷子的墙外,是工地和工棚。建筑工人在陈普的胡同中穿行。这让人想起清朝时的情景。也有一些工人在胡同里卖体力,但是工装不一样。就像穿越时间空。这条巷子的基因至今没有被改变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5)城墙把新街和老胡同分开:前门大街在左边,陈普胡同在右边。

储子营胡同。明厨子营。民国后成为储子营,名称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。在民国很搞笑。子楚比厨师更优雅吗?1965年,它被命名为今天。这个地方是分散的炊事员集中居住的地方,主要以帮助灾民操办婚丧嫁娶为生,因此得名。这是代表厨师的北京胡同。这是程楠典型的普通胡同,一些普通的四合院后来被重建了。历代厨师如何才能住好房子?所以,难怪中国穷人铺的胡同和厨师界的这条胡同是连在一起的。

九湾胡同。叫般若寺。清代称为般若寺胡同、九曲湾。因胡同曲折,民国后改名九道湾。据《北京胡同纪事报》记载,胡同最窄处只有70cm,只能单人通过。有十三弯之多,故称九道湾。1965年更名为九湾胡同,如今被公认为北京最歪的胡同。经典四合院不多,多为后来改建的红砖平房。把一个巷子弄得这么歪真的不容易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6)九湾胡同

么儿胡同。听起来很神奇,让人联想到风筝翻身。其实跟鹰和风筝没什么关系。明代叫窑儿胡同。清朝以后,演变成了窑儿胡同。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四合院,大部分是后来重建的。5号是受保护的庭院。清末建立警察制度,外城巡抚署就设在这个院落里。它的前身是清代都察院郑智衙门。民国时期成为市警察局侦缉总队所在地。新中国成立后,改为公安厅家属宿舍。现在,5号只是一个破旧的四合院,从一个保护别人的地方变成了一个被保护的老四合院,只挂着保护四合院的牌子。楼道里挂着的四合院还在,只是一些砖瓦换成了平瓦。短短一百年,曾经不可一世的地方变得如此狼狈。不过它的结局比东厂西厂好太多了,连东厂的建筑都没了。历史就是这样。很多掌握权力的机构和个人,在当时只是威望而已。如果他们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贡献,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7)么儿胡同

朱里胡同。到了民国时期,这里被称为香场举人里。著名妓女赛金花曾住在居仁里16号院。当时清华大学刘半农教授、尚洪奎多次到巨采访赛金花,并出版了《赛金花之术》一书。全书以自传的形式介绍了赛金花的生平。赛于1936年12月3日病逝于居仁里宅,享年72岁。他死后葬于陶然馆秋瑾码头,墓碑现保存在陶然馆贝茨庵展览室。6号院,后来改建,有一个临时的塑钢房。原来房子已经不存在了,只有这块地还在。胡同北面封闭,北面已经拆了楼。我不仅想到赛金花住过的陕西巷向异大院是多么豪华,而且她最后也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巷子里病死的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8)居仁里胡同的小院里,赛金花死在了这里。

京胡同。他曾经用过著名的眼镜胡同和大元井。不宽,干净。还有一些小四合院,和原来的交织在一起。特征不多,除了名字。四圣胡同。清代这里曾有一座小庙,供奉四圣。到了民国,它被命名为庙街,称为四圣寺。1965年更名为四圣胡同。旧社会,劣等妓院集中在这里。天桥“四霸天”之一的张德全(小名张八,人称东八田)曾住在这条巷子里。胡同有很多弯,没有九湾胡同直。违章建筑很多,原来房子里建的小房子占满了整个胡同。

赵锥子胡同。明代叫赵锥子胡同。1965年,附近的华智胡同并入。社会老两条胡同妓女多,是北京劣等妓女的集中地。现在是一条很正常的巷子。没有特色,就是它的特色。63号屋很旧,砖上刻着“和顺居酒楼”,是传统的,显然是民国时期刻的。看,那时候肯定是个大饭店。

荣光胡同。它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莲花雨荷和莲花河。1965年更名为荣光胡同。民国时期,这条巷子里的妓女很多。风格基本和储子营胡同一样。

灵佑胡同。北端曾有灵佑宫,建于明代。清代称灵佑宫,因寺名。1965年更名为灵佑胡同。四合院,全部拆除,建成普通平房。10号院旁边的小砖屋顶上躺着十只猫。屋顶上有食物,这些猫正在享受美味的食物。这里好像是流浪猫的大本营。它们有许多颜色,白色、黄色、斑点和黑色。这些猫太脏了,第一眼看上去像流浪汉。这是程楠猫社区的一个重要活动基地。达拉巴胡同。以前叫大喇叭胡同。又矮又窄,都是拥挤的平房。小喇叭巷,大喇叭巷的兄弟。狭窄,大多是后来重建的房子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9)灵佑胡同:群猫俱乐部

何家胡同。清朝雍正以前叫何家庄,后来改为何家大院。1965年更名为何家胡同,据说是因何姓户多而得名。1949年以前,体力劳动者多,多为人力车夫、装卸工。不长。多砖平瓦平房,简单,实用,不美观。只剩下几个四合院了。历朝历代,体力劳动者很难住上好房子。

永胜巷。多好的名字!明清时期,胡同里有一座名为斗姆宫的寺庙。康熙以宫为名,改称西斗姆宫。1965年改名永胜巷。大多数房子后来都重建了。明天。以前胡同里有个娘娘庙,后来被拆了,两边都修成了民房,形成了一条胡同。它被命名为福昌里直到现在。著名二人转艺术家“大熊”孙宝才曾在此居住。违章建筑很多,弄得胡同很窄。

华立。从1930年开始,这个地方就叫华康里。华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。是当时“新城区”建设中的一组封闭街区。有一座大楼临街,朝南。在当时,它是一座格局和形式新颖的建筑。当时这里有一家妓院。现在只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,狭窄。巷子两边其实都是老房子,只是违建后就不清楚了。在华里的南端,有一座建筑的拱形过道。上面有个牌子,文物登记在西城区。这栋两层青砖楼,简单西式,门口顶上写着“华康里”三个大字。看质地,应该是民国原版。一楼周围都是各种违章建筑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10)华利

腊竹胡同。叫清腊竹芯,光绪顺天府的记载叫烛芯胡同。据说巷子里有很多居民以制作蜡烛芯为生,因此得名。1965年,改名为腊竹胡同。整个胡同都改造过了,没有了古意。

朱晓巷。腊竹胡同的兄弟。原名小烛芯胡同。源自清代烛芯胡同。1965年更名为小腊竹巷。在风格上像他哥哥。

前儿胡同。它叫明前二胡同。它叫清前二胡同。胡同名字的来源与邻近的烛芯胡同有关。因巷中有蜡楼用于制造和销售蜡烛,故得名。这些胡同形成了北京历史上的蜡烛工业区。民国初年,改名前二路。1965年改为前儿胡同。或者是砖铁皮搭建的简易房,占着胡同公用道。整条巷子都失控了。

大川胡同。它叫晴川新胡同。民国初年,市政当局在香场地上开辟了14条道路,川心胡同是其中之一,后改名为大川路。1965年更名为大川胡同。违章建筑很多,整个胡同都被这些违章建筑挡住了,破坏了胡同的格局,显得拥挤混乱。民国的大川现在连小溪都算不上。

北京最繁华的地方(北京最值得去的地方)插图(11)大川一巷

路宏胡同。原名铁制香炉,因一口大铁制香炉而得名。据说铁香炉还埋在地下。1965年,改名为路宏胡同。没多久,传统四合院少之又少,小四合院大多被改造成了普通平房。

昭阳胡同。原名阴阳胡同。在20世纪40年代,它被称为杨胡同。1965年改名。狭窄,再加上违章建筑,特别乱。

洪光胡同。胡同过去被称为王家大院。里面有点绕。

燕路,明清时称为花园路,相传有个大官僚叫甄,住在这条路的东口,名为花园,因此得名花园路。1915年命名为华严路。懂佛教的人都知道,总有华严寺。这条路乍一看跟华严寺有关系,其实没什么关系。猜一猜,“华严”是“花园”的谐音。民国很搞笑。“花园”有什么不好?非要谐音成“华严”吗?

双湖胡同,曾被称为吴双老庙和双五道庙。狭窄、简单的小四边形。这条路非常曲折。班章路。等你清楚了,这个地方叫班章路。当时是民国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现在居民住在一起,看起来比较寒酸。13号是一栋两层青砖的老楼,接近陕西巷云集班的艳情楼风格。3号,15号,17号连在一起。没错,就是西城区普查登记的文物班章路商住楼。

班章胡同。有班章路,班章胡同。与路胡同同名,在北京很少见。两地不同的是,班章路南北宽。张互通东西窄。班章路北段东侧与班章胡同相连。这是班章路和班章胡同的交汇处。清代叫班章胡同,有安西、同安等厅。13号,一栋三层青砖楼,很旧了。散发出古老建筑特有的古老气味。这个建筑肯定是有资质的,但是江湖上的传说找不到了。

留学路。明称为牛雪胡同。据说这里有很多宰牛户,因此得名。民国初年,市政当局在香场地区进行开发建设时,其谐音雅被统称为薛雪路。从牛血到留学,这和神一样的逻辑。要出国留学宰牛?这是民国留下的又一个著名故事。路很长。虽然名字很优雅,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典型的低端商业街,两边卖的都是日用品。没有故事。

正阳胡同。明杨洋胡同。据说这里的穷人大多以养羊为生,所以被称为。1965年叫正阳胡同。一边是居民楼,一边是简易平房。狭窄。

华仁路。成立于1915年。因与华严路、人民路相连,故名华仁路。都是后来改建的一层平房或者两层楼房。没有过去的痕迹。

人民路到民国时期,天桥地区的医院很少,只有一家市立第一医院,即人民医院。在这里,人民医院命名为人民路。过去的特色消失了,所有的建筑都重建了。路边宣武中医院是人民医院旧址。

齐胜巷。中原里有一座小庙,叫“七圣庙”,因此得名。民国时期有妓院。1956年,拆除寺庙,修建友谊医院家属宿舍。1965年命名为七圣巷。建筑都是后来改造的平房,没什么特色。这一代的胡同大多只有名字,没有遗迹。

且本文所附图片均选自《雨雪走胡同:一个媒体人的北京胡同》,较原文略有删节,已获出版社授权出版。

作者侯东和

编辑Anya

编辑王青

校对刘军的引言部分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作者:美站资讯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eizw.com/n/101809.html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